發布時間:2021-12-09
來源:
分享:
原創 陳志強 杰成合力科技
快贏(quick win)是一種變革策略,目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成效,讓組織中的成員了解到流程優化帶來的收益,以減少后期變革的阻力。快贏所選擇的流程通常是支撐類的流程,比如和人、財、物有關的流程,因為這些職能領域是效率的重災區,一旦優化后,大多數員工可以直接感受變革前后的變化,因此流程優化可以得到更廣泛的群體支持。
另外,從變革能力的角度,變革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,快贏會讓參加變革的人員更容易取得成果,有獲得感而不是挫敗感,畢竟在變革的初期做成幾件事情對建立變革信心是很關鍵的。
但是有一個問題不能忽略,大多數的快贏項目是局部痛點驅動的,而不是戰略頂層驅動的。快贏項目在整個流程架構里,呈現離散、碎片化的特點,包括以往的6sigma等項目都有這樣的情況。
公司高層關心的是戰略目標和財務目標能否達成,如果變革項目不能和公司戰略方向保持一致性,那么變革很可能得不到持久的支持。而目前大多數的快贏項目和戰略的關聯度不夠顯性,或者關聯權重比較低。因此,我們不能將快贏當成最終的變革成果,而是提升組織變革準備度的一種策略。
因此,變革項目的策劃要強化和戰略的關聯性,一個組織的變革通常面臨兩個挑戰:變革動機和變革能力。大多數公司還沒有解決第一個問題。變革的動機首先來自差距意識,差距意識才會產生危機意識。這種差距包括組織能力和戰略目標之間的差距,交付能力和客戶期望的差距,同行對標的差距,以及跨界對標的差距。沒有差距意識,就沒有變革意識。
這些差距通常是核心業務流程及支撐流程的能力差距,我們要基于這些差距,來規劃持續的變革項目。企業得建立流程架構,因為所有的流程變革成果都要通過架構來承載,而不僅僅是漂亮美觀的PPT。建立可視化的流程體系是打造流程化組織的第一道門檻,我們需要通過流程架構設計將業務能力組件化,通過能力組件的差距彌補,構建組織支撐戰略的運營能力。我們每年可以基于差距分析選擇流程變革的重點領域和優先級,再根據內部的變革能力,決定所選擇變革項目的數量和層級,如果是L1/L2的高層級的流程,項目數量可以少些; 如果是L3流程,項目的數量可以多些,比如十幾個、幾十個。這種基礎能力的構建,通常是長周期的工作,變革不能太功利化,修煉內功要有足夠的戰略耐心,做好變革的期望管理,變革會更持久。
—— 本文作者:陳志強博士
二十年流程管理領域方法研究和實踐
流程管理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