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2-08-23
來源:
分享:
流程,企業必須跨越的門檻
——記杰成咨詢流程沙龍研討發表于《經理人》雜志
對于企業來講,導入流程管理對他們的自信心要求很高。很多情況下,你只有一次成功機會。從”游擊隊”到”正規軍”,企業必須跨越的一道坎就是科學的”流程”管理。”流程是對企業經驗的不斷反思和總結。流程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。流程是做正確的事,采取更好的路徑,以更快的速度、更低成本去實現。”與會的杰成管理咨詢公司陳志強博士說。
應該說,小企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根本沒有時間來顧及流程。流程更多地依賴個人的經驗。在這個階段部門內部有人做得不規范,從企業的角度也很容易糾正。當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了,就會出現很多的“征兆”,就需要企業用相對硬性的東西來推行,實行相對優化的流程和管理制度。“人少的時候,拍腦袋80%是正確的。人多的時候,只有30%正確。”某著名醫療器械公司研發總監嚴百平這樣解釋。
為什么做,什么時候做?
某電腦網絡公司1998年就做了ISO9000認證。“在做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橫向協調方面的問題。尤其是在大的項目上,研發和銷售等部門與部門之間職能比較清楚,但橫向的協調就會推諉。有些工作的效率不夠高。角色和人不清晰,結果責任也不清晰。”公司總裁助理陳瑤總結了當時公司考慮流程化管理的動因。
企業從比較松散的管理方法跨入到流程管理,一個主要的原因是,每一個部門的規模都在擴大,涉及到跨部門的溝通和交流。企業一個部門擴展到幾十人,上千人的時候,需要規范化,標準化管理。倒不一定是一種癥狀引發了流程管理的需要,當個部門,或者一個組織,當做同樣事情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,會發生一種差異,效率上有差異,方法上有差異。這樣對企業來說就有兩方面麻煩從效率角度看,沒有總結出最優化的方法來供做同類事情的群體參照使用。其次,風險方面的原因。由于沒有規范化、標準化的流程,在整個企業的部門統一使用,會大致某些成員,他們自己可能認為對的做法,對整個企業風險比較大的后果。那么到底在什么情況下,小企業應該開始關注流程問題呢?以下是流程研討會上,企業管理者們總結出的8條企業實施流程化管理的”征兆”。
1.當一個企業的核心員工流失的時,很多關鍵技術就流失了。這是我們反思流程方面的工作,很多知識沒有能夠固化下來。
2.當企業從一個小公司發展到幾百人的時候,有很多事情需要跨部門決策。這個時候需要協調的東西太多,時間一長會降低協調的效率,這是我們想到需要通過流程把知識固化下來。
3.當企業的管理從直線管理到矩陣管理演變過程中,如何保持原來的效率,這需要流程管理。
4,當局部效率和整體效率發生偏差的時候,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來看待效率的高低。
5,企業初創的時候有需要決策的執行是通過領導的個人魅力,效率很高。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,需要從個人人治向系統管理過渡。這個過渡過程中需要建立流程,讓領導更關注外部變化,對內的事情通過流程把它固化下來。
6.當我們客戶滿意度下降的時候,需要考慮通過流程來提高客戶滿意度。
7.各個部門都很忙,公司整體的效率倒很差。有可能我們方向步調不統一,需要通過流程來提高整體的效益。
8.風險問題,很多事情不依賴于個人表現。當規模大的時候,誰都不認識誰,老總有點失控的感覺。
怎么做,誰來做
“對于中小型民營企業來講,導入流程管理對他們的自信心要求很高。很多情況下,你只有一次成功機會。如果不成功,就會對他們的信心有很大的打擊。所以,做設計流程時,寧可不要大而全,要小而精。以點代面,不要全面鋪開。這樣企業的人,成長的過程就是剛剛走過資本積累階段,還沒有想過今后要做什么。他已經習慣了原有的氛圍,客觀是抵觸改變的。所以,如果推出這種東西,不成功,再做一次就會很難。”兩年前空降到某公司的孫建文說。
在認識上統一了流程概念和重要性,接下來,在具體方法上存在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。例如,具體方法,展開細化到什么程度,重點在哪里,要注意哪些要素?風險與平衡問題,對創造力,業務靈活性的影響?原則與效率之間如何取得平衡?流程管理要注意哪些細節?
首先,流程需要規范,而我們中國企業確實需要很多不規范,比如我們在促進業務流程方面。中國企業業務層面的流程是非常不規范的,由于我們的客戶本身不規范,所以我們想規范也很難。業務員說你讓我規范我就拿不到單了。所以我們要考慮,如何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和變革。
其次,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流程才是可行的流程,要考慮流程是否缺乏靈活性,與企業的目標是否一致,靈活性與規范化是否平衡。第二個是效率與成本的平衡。“流程的實施,適合穩中求快,在走得比較穩的情況下我們再走快,不怕摔跤,但摔倒了一定要能爬起來。”一位老總這樣說。
流程的實現需要多方面的支撐,比如,人力資源,企業內部有沒有這樣的人去認知這個東西,并能積極地按照這個流程去操作的人;本身積累的能量能不能適應這種流程的運作。另外,雖然理論上看很好,但最終看他的效率和效益是不是成正比。
流程需要妥協,有的時候需要“欺軟怕硬”。“警察發現了問題,但還是不能去真正的執法,如果真正執法,有可能被殺掉了。在做流程的過程中會有欺軟怕硬的問題。項目時間不很緊迫,就把它卡住,有一些項目時間緊張,則該放還要放。”嚴百平這樣說。
目標,流程,職責,這三位是一體的,流程是個漸進的過程。流程是公司一個長期效益,但也要考慮公司的短期效率,所以流程一定是公司短期效率與長期效率相結合的產物。同時,流程必須和企業戰略目標相結合,如果離開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,即使流程執行的很好,也沒有實質的意義了。
如何確保效果,持續優化
隨著參與角色越來越多,職責分工越來越細、流程優化是產品質量控制的要求。過去做的東西,質量是很難去保證的,人員越來越多,越來越規范、通過流程去約束管理是公司效率提高的需求,也是知識積累的需要。按照流程辦事,新來的員工做的工作也能保證達到公司的基本要求,否則新人有新人的做法,老人有老人的做法,新人做出來的東西很難保證達到要求。
“通常來說,流程的制定一開始是自發的,在工作中處于某種需要把他固化下來。第一階段由領導制定,圍繞公司的關鍵業務。到了第二階段,公司上了一定的規模,由專職部門,比如運作管理部、質量部、綜合管理部來指定流程。第三個階段由外界第三方制定流程。流程應該細化到什么程度?關鍵要控制關健點。每一個流程的結點都要有責任人,一切責任人的責權利。著眼于企業關健要解決的問題。流程不是一次性制定的。過去我們積累了很多經驗。”某公司知識總監何德勇解釋說。
在具體操作中,流程的重點通常應該放在企業目標、企業的核心業務、企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這三方面考慮。其中重要的流程應該包括財務流程、研發流程、市場營銷流程、人力資源流程、物流流程等等。主要制定流程的要素包括企業目標,成本,風險,對客戶的承諾!“外面的市場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那怎么樣把握我們的研發流程?我們也花了很多的心思來考慮。確定目標,目標定下來后,我們來確定我們的工作步驟,如何設計,如何跟進,如何監控?如何進行獎勵考核?現在進行流程考核,必須承認是感性大迾于理性。”嚴百平說。